目前提升閱讀理解力,已經成了台灣各地教學的風潮。孩子不是不會算數學,而是看不懂題目,這是閱讀能力出了問題。隨著新課綱上路,為了符合素養導向,試題將以學生能否理解並應用所學為重點。因此,會考考題面臨轉型,無論哪個科目,學生都需具備閱讀理解力。
閱讀理解力,要怎麼培養呢?多讀?多看?常去書店,開拓眼界?用朗誦的方式來閱讀?一邊讀一邊玩,比較不會無聊?大人在旁邊陪讀,培養閱讀習慣?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看不懂自然不想學,你知道嗎?閱讀能力跟中文能力,其實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要如何學會一種語言呢?一,先學會發音,二,再學會認字,然後把它變成句子。這個時候,你就需要瞭解文法。中文底子好,學什麼都容易!中文有文法嗎?是的。中文有文法!什麼是文法呢?文法是語言的使用規則,人們同意使用這個規則,使文字的結合能達成有意義的交流。
現在,學習文法可以變得很簡單!本書是以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為主架構,以淺顯的文字來說明文法的規則。編排的方式特別著重在讓語言可以溝通。你不需要背下枯燥的規則,只要了解語言的溝通規則,就能夠使聽、說、讀、寫順暢無礙。本書的編排方式完全按照難易度,簡單說明看似複雜的中文文法,搭配豐富的圖解,使學文法不再枯燥乏味。加上大量的例句,使你有效理解每個文法的主題。用圖解的方式來分析句子的結構,每一個句子都容易記憶。全套共三冊720頁,有657張圖示。
這套史上最簡單易懂的國語文法書,黃筱媛老師有超過20年處理學習問題的經驗,花費四年的時間研究並編輯而成。目前已經有超過2000小時學生的試讀,實際的案例顯示:學生們的國語文能力提高,閱讀理解力大幅提升。記憶力變強,連帶其他的科目也同時進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熱忱也提高了。另外,還搭配有整套文法書的作業本,精心的設計,簡單的練習,讓學習變得有自信。
懂得文法,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如果你懂文法,你就能聽懂別人說的話,能夠正確地說出你的想法,能夠讀懂別人寫的文章,也能夠完整的寫出你想表達的意思。不需要再忌妒口才好的人,弄懂中文的文法,你也可以有很好的表達力。讓學習走向知識的活用與理解,而不是填鴨與死背。

筱媛老師
編者介紹 黃筱媛 老師 擎天優質學習館 副總經理 超過20年的個人生活改善顧問 快樂之道專業推廣講師 公民人權協會 台中區公益大使 美國洛杉磯國際名人中心資優結業生 專精於學習、溝通、親子、自我成長等領域 曾赴澳洲、美國進修現代心靈科學與教育諮詢 我為什麼開始研究中文的文法? 話說有個朋友的孩子,小時候非常聰明活潑,上小學後就變得拖拖拉拉不喜歡寫功課。他爸爸對他越來越嚴厲,他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偶而還會爆發叛逆情緒。 小六那年的暑假,他來我這裡上課。剛開始他的態度很懶散,精神不集中。兩個月後終於把一個課程讀完。在那兩個月的時間內,我花了很多心力協助他釐清許多的誤解。開學後他媽媽很高興地說,孩子現在每科成績都有90分,並且會主動寫功課。 他的學習態度改善很多,也每天都來上課。因為颱風天的關係,我們連續三天放假。第四天他來上課時,我發現他的學習態度變差了。他一直分心,也不遵守秩序,整個人跟上星期比簡直判若兩人。我問他:「這幾天你讀了什麼是你不了解的嗎?」他楞了一下反問我:「不是上課的書也會影響嗎?」我告訴他:「會」。 原來他在這幾天看了一本跟算命有關的書卻不甚了解。後來當我找到他在那本算命的書中沒弄懂的詞,並且讓他弄懂後,本來跟我僵持了一個半小時都不願意寫的作業,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 他的學習態度由好變壞,由壞變好,如此快速的轉變讓我大吃一驚。以前我知道學習遇到障礙會影響學習,但我從來沒想過學習的障礙竟然會如此迅速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態度,甚至他的脾氣與個性。 我開始正視孩子的「個性問題」,那些孤僻、不合群、容易發脾氣……的情況,真的是孩子的「個性問題」?還是他們遇到了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的小女兒小時候非常可愛,從不鬧脾氣,簡直就是人見人愛。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她變得極度在乎她自己,似乎只有我們配合她,她才會高興。叫她倒杯水,洗個碗什麼的,她都會反問:「為什麼叫我?你自己不會嗎?」跟她講道理,她也是愛聽不聽。我曾經很苦惱,為什麼我可以教別人家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我一直以為這是小女兒的「個性問題」。當我領悟到她的不合群可能是因為她遇到了她不了解的東西卻無法自己處理後,我請大女兒協助妹妹,從她最近看的書中找出她不了解的字並幫她弄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本來幾乎叫不動的小女兒,在弄懂幾個字之後,態度竟然開始變好了,而且只在幾天之內就改變了。 現在她變得好溝通,願意幫忙,情緒與態度和以前的不情願相比是截然地不同。原來讓孩子變聽話、貼心、好相處…,秘訣就是這麼簡單:確定她瞭解她正在讀的東西。 我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幾年,接觸過各種不同年齡的人,即使是成年人,對中文常用字也搞不清楚;他們對生活有很多錯誤的想法,個性也冥頑不通。很多人以為中文很簡單,不用學就會,或是覺得學英語更重要。但我的親身經驗是,學好中文,更容易學好英文。 22歲那年,我和我先生到澳洲進修。以前英文就是我最爛的科目,當我在國外面對著一連串看不懂的英文字母時,我覺得自己變得渺小也沒有自信。後來我有將近10年的時間都在國外讀書,英文似乎也到了可以唬人的程度,但是我心裡知道,我只是熟悉那些常用的專業術語。因為我不常和外國人聊天,也不愛看沒字幕的英文電影。 你知道嗎?真正讓我能流利地聽說英文,其實是來自於我認真地學中文之後! 有一陣子,我被要求要弄懂中文字的定義。在那段時間裡,每個中文字看起來都很奇怪,這個字這樣寫嗎?是這個部首嗎?我認真地弄懂許多中文字之後,有一天我和一位英文很厲害的朋友一起和外國人交談。外國人快速地講了幾句話,我聽懂後馬上就回答他。朋友竟然在他走後問我,他剛剛講的那個詞是什麼意思? 我很驚訝地發現我現在可以很容易複製英文並理解英文! 為了確定我接收到的意思是正確的,我翻開字典憑著發音就找到那個英文單字(以前我絕對無法憑發音找單字,我也幾乎背不住英文單字。)但是我現在竟然可以聽清楚對方的發音,也能接收他想表達的意思。這種狀況又重複了好幾次,直到我很確定這不是偶然,我的英文接收力真的在釐清「中文」之後整個變強了! 更多的附加收穫隨之而來,因為不再懼怕英文,我更願意跟外國人溝通,我的人際關係變好了。我很容易在坐飛機時認識新朋友,也開始感受人間到處有朋友。這段親身經歷讓我相信,母語是學習外語的基礎。 「母語」是我們出生後最早學習的語言。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所學的一切都建立在中文的基礎上;如果基礎打不好,就像地基建不穩,房子也蓋不高。 人會變笨,就是累積太多的誤解。不了解中文,一定會影響之後的學習。誤解累積得越多,就像在大海中失去方向,最後只能隨波逐流地迷失自己。但是只要把中文的基礎弄懂,理解力與應用能力,都能大大提升。 近年來我遇到很多成年人“學習能力不好”。我很訝異地發現,「不想學習」的問題,不光是發生在中小學生身上,很多大人也有無法學習的問題。 歸根究底,看不懂自然不想學;沒有學習能力一定跟中文能力大有關係。早年我學習英文的時候,曾讀過一本書《文法與溝通》,這本書由知名的教育家L.羅恩 賀伯特先生所著。他把英文的文法變得很簡單,使文法著重在溝通而不是艱澀難懂的規則。這本書對我當時學英文極有幫助,所以我心裡想著:弄懂中文的文法應該也能讓中文變得很容易上手。於是我開始研究中文的文法。 從小到大,中文一直是我的強項。但自從我開始學中文的文法之後,我才知道我那自以為很厲害的中文造詣,不過是井底之蛙的視野罷了。也因為發現到自己的不足,促使我更願意去學習。 更神奇的是,當我讓身邊的人也學習中文的基礎文法後,幾乎每個人的能力都改善了。有一個讀碩士班的男孩說話、反應都很慢,寫的東西我常常看不懂。他對自己沒有自信,人際關係也不好。原來是因為他對很多中文字都一知半解。 我們開始加強他的中文。有一次花了三個小時他終於弄懂五個相關連的詞,本來他讀一篇文章寫一個作業要五個小時,那天他竟然在四個小時內就讀完三篇文章,也交了三篇作業。他說一旦弄懂誤解的詞之後,後面的文章就通暢了。他完成課程分享心得時說:「以前我讀書總是半途而廢,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有能力從頭到尾自己讀完一本書」。 自從他能自己讀懂書後,他開始有自己的判斷力,講話不再怯怯生生的,整個人變得有自信起來。他發現交朋友也不難,於是他的人際關係也變好了。他的改變讓我很開心,原來提升學習力竟然也能恢復其它的能力,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有位45歲的女士,從小不喜歡讀書,很容易緊張也沒有自信。她只是弄懂非常基礎的文法,短短一個月她的學習能力就從「低等」提升到了「高等」。她說:「學文法讓我的溝通能力變好了。以前我先生在聽我講話時常常皺眉頭,也沒有耐心,還會不停地反問我,我們就常常吵架。現在我講話的時候,他不再一直插嘴或皺眉頭。應該是我的表達能力變好了,我講完他就能聽懂。所以我們現在的感情變得比以前好。」「我現在喜歡學習,也感覺自己變聰明了。」 一位19歲的女生高中時因為家裡的關係換了兩所學校。中間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她很不喜歡讀書。她學了一個月的文法後,告訴我她要去讀大學了。她說:「對於學習新事物,我不再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好,而是期待學得更多。學習文法讓我重拾學習的欲望。我喜歡中文,也喜歡學習。」 這個世界是如此地精彩豐富,當你擁有學習的熱忱,能夠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一件多麼棒的事啊!如果中文是你的母語,那麼瞭解中文的文法就像是找到泉水的源頭。提升你的中文力可以讓你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變得更好,自然更多的天賦才能也會泉湧而出。 我發現無法學習的人會不斷地重複犯同樣的錯,而他們學不會的原因有三個: 1.不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 2.學習的東西太難, 3.被迫學習。 想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參看《學習如何學習》這本書。而這本《史上最簡單易懂的國語文法書 中文基礎文法》絕對可以幫你弄清楚中文的基本概念;中文能力提升後,學習就會是一件簡單的事。值得一提的是,處理好第1點和第2點,自然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國父 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八年發表《孫文學說》時說:「中國自古以來,無文法之學。」所以中國第一個提倡研究文法的人是國父。自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的白話文運動以後,雖然有多位學者開始研究中文的文法,不過老實說,以現今學生日漸薄弱的語文能力,要領會這些文法書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編寫這本文法書的目的,是想要用簡單的方式呈現中文的文法。你的中文能力好,你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會變好;你會更有領悟力,生活也會變得更有秩序。這是我最想看到的結果。 編者 黃筱媛 民國一百零八年十二月于台灣Releated Posts
2016年夏天,因緣際會,我接觸到一些不同年齡層的人。我很震驚地發現,許多人無法寫出通暢的句子,甚至包括碩士生;或無法自行查閱字典。
整個社會「半文盲」的現象非常普遍。半文盲的意思就是此人認得中文字卻無法正確使用,或理解這些文字。
於是我們推出一套人人適用的學習補救計畫「天賦開啟計畫」。這個計劃適用12歲以上,以及成年人。
應用正確的「學習技術」,我們知道如何處理緩慢的學生、聰明卻厭惡學習的學生;50小時內,就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有的甚至超過2倍或更多。
「天賦開啟計畫」源於發現許多人即使讀過「學習技術」卻不會真的使用學習技術。為什麼呢?
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中文的研讀是很跳梯級的。
我們每天24小時,聽的、說的、看的、讀的,隨時隨地都在使用中文這個語言,那中文的基礎是甚麼呢?
從最基礎的語言、文字、符號……開始,我們幫學生釐清標點符號、句子結構、國語文法……。事實上,光只是弄懂簡單的文字概念,用黏土呈現出來,學生就有驚人的領悟。
這個計畫採用一對一的方式,為什麼要一對一?因為很多人對學習都累積了很多負荷。問他們:「你喜歡寫功課嗎?」「你喜歡考試嗎?」「你曾被迫去學某事嗎?」你就會知道很多人下意識會抗拒學習。
我們有精通學習技術的「學習教練」,專門針對個人狀況,處理過往的學習負荷,並逐漸引導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
我們的宗旨:讓學習變成一把鑰匙,開啟你的天賦與美好生活。
yes有個碩士生,25小時內就讓他從詞不達意,進展到寫出一篇文筆通順的短文。曾被醫師判為憂鬱的他,現在可以清楚表達而變得有自信跟人溝通。
yes有個高三的服裝科學生,以前老抱怨無法跟上老師給的進度,最近連續三週是班上第一個完成作品進度的;之前幾乎天天頭痛的情況也減少很多。
yes有個媽媽一直很優柔寡斷,提升學習力後發現自己的邏輯力變好,能不依靠別人就自行找出問題的癥結,而且行動速度變快了。
yes還有一個學生,學習態度改變。以前他總會一直跟人爭辯,堅持己見。最近他開始願意修正錯誤,可以平靜理性地跟我們談話,真的改變很多。
yes有個業務員,在這個計畫中領悟到原來他常常省略很多部分,導致別人聽不懂他的話。他開始修正這部分後人際關係就改善很多。
原來許多的學習困難與人生困難都來自於「還不會走就想學跑」,還沒弄懂簡單的就開始學難的。
事實上,瞭解中文的文法之後,改善的不單是國文程度,而是更瞭解別人,更能表達自己,更能將知識化為行動!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曾經因為排斥學習而沒有意願進教室上課,這個修復計畫會處理這種情況。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具有學習能力的人!
本文作者「天賦開啟計畫」計畫制定者
黃筱媛老師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故事,他讓我很深刻的體會到:幫助一個人的學習是很有價值的。
我有一個學生,他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吃一段時間的過動兒藥。後來他不過動了,卻變得自暴自棄,什麼事都不想做。
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國中一年級,一個高高胖胖的男孩,態度很懶散,對什麼事都不上心。我問他:有什麽是你想學的嗎?不管我怎麼問,他的回答都是「沒有」。
他說不喜歡運動,不喜歡跑步,不喜歡游泳、不喜歡打球…。從我們的對話中,我感覺到他處在一種完全放棄學習的心態。反正就是什麼都學不好,做什麼都被駡,那乾脆就是「不做就不會錯,我擺爛到底,反正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我跟他談了一小段時間,終於讓我找到了一件小小小小的事,他覺得如果他學會閱讀應該也不錯。於是我們就從這個小小小小的學習渴望開始。
後來我才發現,雖然他已經是國中一年級,但他認識的字非常少。書本上有這麼一段話「在你想要學習某事物之前,你必須要有學習的意願。」就這21個字他只認識3個字。
這也難怪他什麼都不想學,因為他認識的字太少了。他每天在學校所使用的課本,對他來講都太難了。
在處理一個人的學習時,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抹煞他的學習興趣,絕對不能讓他覺得「太難了」。因為太難的結果就是:那我不要做了。
我開始教他認字。一開始我要求他一個字寫10遍,但這遠遠超出他的忍受度,所以他的反應就是完全放棄,不寫。我發現他的意願是一個字寫2遍,所以我要求他一個字寫4遍,這樣他還會勉強配合。於是從認字、練習寫字、了解字的意思和用法、造句以及基本的文法結構。大約40小時左右我就看到了很神奇的改變。
他的改變很實際地展現在行為模式上。他開始變得有禮貌,開始遵守教室的規定,他的衣服不再穿得邋邋遢遢,也不會把東西亂丟亂放。
剛開始,他寫作業會一直賴著不肯寫,但漸漸地他不再排斥寫作業。有一次他達到了我給他的當天目標之後,我鼓勵性地問他,要不要多做一課作業呀?他想一想,竟然說「好啊。」於是他又多寫了一個作業才下課。到後來,他總是會達成我給他的當天目標後才下課。
他會來我這裡,是因為他表弟先來上課,他跟著來的。本來他對於身邊的事情都沒有什麼意願,幾乎都是小他兩歲的表弟在決定,去哪吃飯?何時坐公車回家?上課的時間怎麽排?他,一概都是一問三不知,什麼都是「我不知道,你問我弟。」
但後來有一段時間表弟去上另一個補習課。我以為表弟不來,他應該也不會來。結果他竟一個人坐著一個多小時的公車,來上了兩小時的課,再一個人坐公車回家,而且還是每天來。從這裡行為舉動,我看到了「他其實是想學的」。
剛開始,他的表弟很瞧不起他,言語之間很常貶低這個哥哥,說他很胖很笨,口氣很不耐煩。後來我注意到兩人的感情變好了,弟弟不再覺得哥哥只是個笨蛋或是什麼都不會。兩人在一起的氛圍變得融洽,也有互動。
他開始會跟我分享他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我才知道原來他的父母離異,加上他以前學習不好,爸媽幾乎都放棄他了。現在主要是舅舅和阿嬤在照顧他。不過,他的學習狀況改善後,有一天他媽媽竟然特地來接他去吃飯,還主動幫他付了後面的學費。
他舅舅說以前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歪七扭八,根本看不出是哪三個字?但他來這裡學習了幾個月後,進步到可以寫出許多句子。結果舅舅開始要求他每週要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心得報告。我很訝異他竟然沒有反對,只是笑笑地跟我說:「啊,舅舅叫我寫,我就寫啊。」
我發現他很喜歡畫畫,也很會做手作。有一次一個包上面的鈕扣掉了,他沒有用任何針、線或剪刀,只用原本的那一截線就把鈕扣綁回去,完全看不出來鈕扣曾經掉過。我平常也會自己縫縫補補的,但是只憑這麼短的一截線,只用手就把鈕扣綁回去,這難度也太高了。我在教室裡問了一圈其他人,沒有一個人說自己辦得到。
這個孩子,如果他當初沒有來這裡學習,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被大家放棄的人。但是當我們用正確的對待方式,有效的學習方法改善他的學習狀況後,他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至少他的家人開始喜歡他,也願意幫助他。
先處理他的中文能力,提升了他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改善了他的學習狀況。
現在的他,願意學習,他的行為模式也改變了,不再是那個自暴自棄的人了。
真的,一個肯學習的人,就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作者: 黃筱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Di-O0wc8U
閱讀理解力和學習能力有很密切的關係,想要看懂句子,你必須要了解句子中的文法,因為文法就是詞和詞之間的排列組合規則。
每一種語言都有文法,中文也是有文法的;但是為什麼中文被很多人誤以為是沒有文法的呢?這是因為中文的文法結構和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不一樣。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是表音文字,只有中文是僅存的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的特色就是只使用少量的字母,由字母組成詞,發出來的聲音代表一個觀念。
例如英文up,是由u和p兩個字母組成,這個聲音up表示「上面」的意思。當你聽到up這個聲音,你就知道是「上面」,這是一種表音文字,所以英文是一種表音文字,你聽到聲音你就知道這個意思。
中文是表意文字,這種文字的特色,就是從字的形體就可以大約猜出這個字的意思。例如畫一個橫放的木棒,上面做個記號,這是「上面」的意思,現在寫成「上」。畫一個橫放的木棒,下面做個記號,這是「下面」的意思,現在寫作「下」。樹木的形狀,現在我們寫成「木」,凡是你看到這個「木」,你就會知道這個字跟「木頭」有關。
每個中文字,都像是一張圖畫,學起來很有圖片感,也很有趣。 在疫情期間,即使不能出門,還是可以在家學習中文文法喔!
史上最簡單易懂的國語文法書,開始在全省各大書局網路平台(墊腳石、聯經、明儀書店、PC home商店街、蝦皮……販售囉!
pc生活館:https://www.pcstore.com.tw/elephantwhite/M71036374.htm
蝦皮:https://shopee.tw/product/84325322/5749857033/
中文基礎文法資訊:https://ftt.tw/2pxED
文法書訂購:https://ftt.tw/dQ2nt
Instagram: https://ftt.tw/a8fJb
YouTube: https://ftt.tw/ScTlQ
Facebook: https://ftt.tw/vNjd3